请不要对大龄程序员有偏见!—「编程杂感」第1期
由于今天追了一天的泰剧《天才枪手》(真的刺激好看),没有“肝”文(上周“肝”了很多)。
今晚简单分享一下上周自己的一些思考以及学习到的新概念吧!
如果你也喜欢这种形式的分享,可以点个赞鼓励一下Guide哥哦!
以下皆为个人看法,如果有需要补充/完善/修改的地方,小伙伴们都可以在评论区指出!我会很认真地看!
不要对大龄程序员有偏见
非贩卖焦虑。简单聊聊大龄程序员这个话题。为啥聊这个话题呢?
主要是因为我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文章 《我是大龄程序员》[1] 触动到了我。
实际上不只是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更偏爱年轻人,国外的一些互联网公司也是一样比如谷歌和脸书的员工平均年龄都在 30 左右,不过情况要稍微好点。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偏爱“年轻人”?我觉得有下面 3 点原因:
996 下,年轻人往往更愿意并且更有精力加班(尤其是单身的年轻人) 年轻人对于新事物/新技术往往有着更强的兴趣 年轻人的成本更低,但是工作产出不一定比年龄大的员工更低。
并不是所有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都会因为年龄大而受偏见,仅仅是劳动密集型的那些工作罢了!毕竟这部分工作很容易被其他人取代掉。
希望企业不要对年龄大的员工有偏见,不要在简历上看到年龄大的求职者就直接 pass 掉。
Guido 创造 Python 的时候已经有 35 岁了, James Gosling 创造 Java 的时候已经有 40 岁了,Ken Thompson 创造 Go 的时候已经 66 岁了。
不谈这些技术领域的传奇,员工平均年龄接近 40 岁的微软技术不照样是顶级科技公司!
总之,不管能不能改变企业,我们都要不断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毕竟咱这一行,最看重的还是能力。
相关阅读:「专辑」成为一个不那么差的程序员 。
996 的原因?
越来越发现国内的很多 APP 比如知乎功能膨胀的真厉害。
我个人的思想是不必要的功能就没必要加,也不必要为了少部分人的需求而妥协,保持简单就好。
对应到我们平时开发软件也一样,如非必要勿增功能。
我觉得这也是导致 996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相关阅读:不太喜欢“只要钱给够就行,我愿意加班”这句话 。
以终为始
最近学习到了一个以终为始 的概念,感觉非常有用!
何为以终为始? 简单来说,以终为始就是我们可以站在结果来考虑问题,从结果出发,根据结果来确定自己要做的事情。
拿找工作来说:
你首先搞清楚自己要找什么工作 然后根据招聘岗位的要求梳理一份技能清单 根据技能清单写好最终的简历 最后再按照建立的要求去学习和提升。
飞轮效应
上面是我做的笔记,原文地址:https://insights.thoughtworks.cn/flywheel-effect-growth/[2] 。
程序员应不应该了解多门编程语言?
《程序员修炼之道》这本书有一个重要的建议是:程序员每年至少学习一门新语言。
这样的话,可以避免我们在设计软件的时候会局限于自己熟悉的那个,但是,可能并不是最适合的编程语言上。
每年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可能对于大部分程序员来说不太现实,我觉得了解一些其他语言的新特性还是很有必要的。
《七周七语言》这本书有助于我们站在编程语言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本书介绍了 Ruby、Io、Prolog、Scala、Erlang、Clojure 和 Haskell 这七种语言,并且重点关注每一门语言的精髓和特性:语言的类型模型、编程范式等等。
后记
最近又买了郑晔老师的《10x 程序员工作法》。
看了郑晔老师的《程序设计之美》之后被圈的粉,写的真心好,虽然订阅不多(大家可能对能够立即用上的知识比较感兴趣吧)。
不吹不黑,《程序设计之美》是我目前看过的极客时间的所有专栏中最喜欢的一个。
纯个人推荐。非广告!
学习任务记录工具:Trello
参考资料
《我是大龄程序员》: https://insights.thoughtworks.cn/older-programmer/
[2]https://insights.thoughtworks.cn/flywheel-effect-growth/: https://insights.thoughtworks.cn/flywheel-effect-growth/
最近写的一些干货,每篇都很用心,欢迎各位小伙伴阅读/点赞/分享:
我是Guide哥,Java后端开发,会一点前端知识,喜欢烹饪,自由的少年。一个三观比主角还正的技术人。我们下期再见!